010-59770716
手機號:17701275127
郵箱:jwznhb@163.com
傳真:010-59770716
公司地址:
北京市通州區環科中路17號7A
基于“互聯網+”建設智慧環保先鋒城市的路徑與戰略
以智慧環保為特點的環境信息化將成為今后中國環境管理創新發展的杠桿,以智慧環保帶動環境管理決策的科學化,促進各地環保管理的整體改革與創新發展。當前,我國城市污染問題總體態勢嚴峻,嚴重挑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以空氣污染為例,以沙塵暴、光化學煙霧和灰霾等在特大城市時有發生。PM2.5已成為加劇大氣環境問題的溫床,直接導致了我國特大城市空氣質量下降,并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城市的低碳生態轉型將成為我國城市發展戰略性的模式。智慧環保對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顯著的效能潛力?;ヂ摼W思維、大數據應用和政府簡政放權,特別是中國經濟新常態,對于我國環境保護全局性工作將產生根本性影響。將生態環境保護與智慧城市結合,能夠有效促進前者思維方式、工作體制機制和保護成效的重大創新。
一、我國智慧城市政策沿革與總體發展
自2009年以來,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重點之一。國家從政策層面首次提到智慧城市是在2012年1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國發〔2011〕47號》,指出要推進物聯網應用,明確了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同時指出應用擴展到環保監測領域。此后,國家從推進信息化、物聯網、信息消費、衛星導航、地理信息和老工業區改造等方面闡述了發展智慧城市的總體思路和實現方式,特別是在2014年3月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將智慧城市建設與綠色、人文城市并列作為推進新型城市建設的范式。八部委《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統籌各部門資源,協調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智慧城市評估辦法,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城市建設等領域推廣應用。
截止到2015年9月,全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約500多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占世界智慧城市創建總數的一半以上)。當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部等在全國推進了三個批次共計約277個智慧城市(區、縣、鎮)的試點工作,以上都是智慧城市試點對城市改變的例證。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估計在4萬億元左右,該市場從“十二五”中后期開始,將在“十三五”集中釋放。當前,北京市朝陽區的移動電子政務(全區各單位開發政務應用納入政務應用商店,并安裝APP,建設“智慧朝陽”)、房山區長陽鎮推行“微服務中心”,打造智慧養老;重慶兩江智慧總部基地,通過智慧應用集群(公眾服務、產業云服務、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景觀、智慧環保和智慧城市安全),打造智慧新城,重慶永川率先用PPP模式創新支撐試點建設,貴陽將大數據云服務和智能終端等智慧產業作為城市核心戰略之一,這些智慧應用和智慧戰略正快速改變市民的生活與工作,為城市巨系統的結構完善和功能升級提供基礎。
二、環保信息化與智慧環保的辯證認知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重大戰略,是貫徹《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和部署實施環境信息化工程的目標,其實質是通過物聯網等技術創新的應用孵化新興戰略產業,從而提高城市服務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依據。智慧環保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涵,我國城市發展轉型將智慧作為方向,并積極參與試點示范之中。國際合作也將城市尺度作為新興模式,這為智慧環保提供了引進先進政策、技術提供了窗口和平臺。低碳生態城市的構建,均需要良好的環境作為基底。
環保作為城市從當前許多地區、部門以及社會公眾對智慧環保認識的現狀來看,與提升生態文明環境創建目標最大的差距就是僅僅將智慧環??闯墒黔h境發展的支撐和保證,習慣于將智慧環??闯墒峭庠谟诃h境過程的一種技術設施建設和投資行為,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來建設智慧環保,背離了智慧環保的方向和目標。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認識偏差,其原因與過去十余年我國環境信息化在初級階段發展的實際情況、存在和出現的問題是分不開的。任何地區在環境信息化發展的初始階段,首先需要集中力量進行各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但如果將此誤認為是智慧環保的發展目標和評價指標,勢必形成技術設施建設為導向的環境信息化理念,結果導致智慧環保建設的盲目性與低效率。
三、智慧環保戰略規劃在實施中的戰略地位
實現智慧環保目標,以環境信息化為基礎載體,讓信息技術為我國城市環境管理服務創新提供有效支撐,建立高度信息化、現代化和智慧化,讓政府、企業和市民滿意的智慧環保體系。近年來,全國環境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環境信息化的實施要整體考慮,加強戰略規劃、總體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特色和強化功能服務。在環境信息管理和數字環保規劃等領域已經為智慧環保的實現奠定了基礎,根據國家有關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信息產業和城鎮化質量提升的總體要求,提高環境監管質量和增強環境服務能力是智慧環保的戰略重點?!皯鹇砸巹潯痹诔鞘懈母锇l展的戰略決策模式中,成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信息化已成為推動環境管理模式轉型創新、提升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環保業務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凸顯了環保信息化戰略規劃的重要和緊迫。
四、智慧環保的七大路徑和戰略規劃思維
智慧環保要開創新階段,總結和反思過去十多年我國數字環保建設的經驗、教訓,明確繼承和創新。在此基礎上形成和明確智慧環保戰略規劃的內容、結構與工作思路。智慧城市與生態環境結合,夯實生態文明根基的七大路徑:
第一,重視智慧環保的制度安排、戰略規劃和戰略規劃,提出智慧環保示范城市創建政策,健全激勵機制;
第二,加快城市級生態環境數據間鏈接與綜合平臺搭建;
第三,逐步開放本領域數據、推動跨領域跨行業數據共享,以城市生態環境公治、共享為原則,為社會力量參與智慧環保應用層開發提供前提保障;
第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公私合營等方式,推動優先關鍵領域率先應用;
第五,針對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在以后區域溝通機制的基礎上,依托智慧技術,提高體制機制運行效率,適時適度擴大社會參與面;
第六,探索部際間合作的機制,促進經濟與環境、能源與環境、建筑與環境、工業與環境等關鍵領域部門的智慧化協同共治的有力措施;
第七,有效開發城市級生態環境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化管控平臺。
(一)智慧環保戰略規劃的思路和工作模式
1.繼承我國環境信息化近年來形成的發展模式和工作模式按照硬件、軟件、資源建設、人才培養這樣的結構來設計;或按照業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和數字環保系統的分類來投資和組織實施智慧環保工程項目。這從形式上看似明確,容易操作,但實際上是一種“技術導向”的思維模式,在實施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重建設、輕應用”偏向,不僅導致智慧環保投資效率不高,而且對促進環境改革、改善城市環境影響不大,這種設計思路和工作模式如果在我國環境信息化發展建設的初級階段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
2.創新以應用導向的智慧環保工作模式和智慧城市模塊
按照智慧城市的規劃中各行政管理部門職責分工和協作的思路,使智慧環保圍繞環境系統各方面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強化內容導向、應用導向和效益導向。智慧環保的“戰略規劃”顯然不能完全停留在那樣的層次和水平上,而必須緊密圍繞城市生態仿真、預報預警和城市環境事故監測與應急等核心功能以及政府決策和公眾服務的現代化建設思路設計,尤其需要整合環保和城市管理等部門的信息資源,推動和深化生態規劃、城市科研與信息化改革發展。但由于我國現行環境行政管理體制存在嚴重的條塊分割,如果選擇這樣的智慧環保戰略規劃思路和工作模式,“信息孤島”將加劇,存在違背“戰略規劃”的根本原則。
(二)智慧環保戰略規劃的關鍵內容和導向思維
從我國智慧環保新階段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出發,參照國內外城市戰略規劃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充分應用互聯網思維,重構“智慧環?!睉鹇砸巹澋年P鍵內容和導向思維:
1.研究和確立規劃期內智慧環保戰略規劃的方法論
智慧環保戰略規劃的方法論主要包括指導思想、理論基礎、主要原則和預期目標,以此為指導進行現狀分析、差距比較和需求分析;確立戰略目標與評價體系;再進一步研究和制訂不同部門、區域、各級各類相關機構以信息化帶動科學化、深化改革發展的規劃,并在整合中選擇戰略重點與突破口;同時制訂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城市環境規劃、智慧環保規劃等,創建城市環境科學決策管理服務體系,促進城市環境體制創新和管理流程再造。智慧環保的總體架構包括:感知層、傳輸層、智慧層和服務層。在實現過程中要利用物聯網技術將感知層的環境監測、環境管理數據通過傳輸層的3G、4G技術提供到智慧層,再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整理后推送到公眾服務層,為企業、公民提供方便的智能化服務,真正體現出智慧的價值和作用。
2.樹立以公眾服務為導向的智慧環保建設模式
建立統一的環境智能感知體系及物聯網絡,對全市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放射源等進行全面感知和全過程監控;建立“環保云”數據中心,有效整合水文、氣象和周邊城市環境質量等信息資源,提高環境數據分析和展示水平;建立監控、監測、監察、智能終端等環保應用系統,構建環境質量智能評價決策體系;建立智能環保信息發布系統,保障市民的環境知情權。實現對城市所有電廠、城市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及污染企業的智能化在線監控,提高環境的智能化分析、預警和監測水平,為全面提升環境質量奠定基礎。 5.3 智慧環保戰略規劃的組織管理結構智慧環保戰略規劃是多學科交叉,理論、實踐、政策研究交織的復雜系統工程,因此,必須應用當代科學前沿的方法論指導,建立系統、科學、規范、開放和能循環的組織管理與評價反饋模式,并依托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和整合優質資源。以系統工程的科學決策管理方法論指導,選擇和配置優化組合的專家資源系統。我國智慧環保戰略規劃組織結構中應引入專家決策支持環節。
五、結語
智慧環保的戰略規劃,要從當前環境信息化的決策管理模式,提高到智慧化階段。以物聯網為基礎,從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確認智慧環保的價值,加快推進戰略規劃、配套進行能力建設和結合地方城市環境業務進行自主創新,逐步形成系統性的戰略規劃思路、工作模式、內容、結構及其組織管理結構。智慧環保作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模塊之一,通過自上到下有效的政策體系來支撐其發育和發展。堅持行業智庫先行,建立長效機制,牽引交流合作;實施智慧環保產城融合,形成規模效應,構建經濟引擎;多元金融組合,配套政策激勵,夯實合作根基;深化部際合作,推行國際試點,構建創新引擎;支持市場主體,合理開放領域,促進環保信息消費;鎖定環境保護關鍵性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作者:徐振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博士)